记查包養經驗者跟访河南开封瓜农一整天——随鲁小国卖瓜_中国网

作者:

分類: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全社会形成关注农业、关心农村、关爱农民的浓厚氛围,让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近年来,各地区和有关部门围绕爱农重农、兴农强农,结合实际情况,在促增收、补短板、惠民生等各方面加大力度。近日,本报记者跟随河南一名种西瓜的农民,一起摘瓜、运瓜、卖瓜,深入感受当地农民生产生活实际和政策扶持情况,请看报道。

——编 者

咔嚓,掰开一瓣西瓜,鲁小国递过来,说:“沙瓤瓜,吃着甜,来尝尝!”

一大早,记者走进河南省开封市祥符区朱仙镇西木鱼寺村村民鲁小国的院子里,刚铺就的水泥地面平整干净,家具崭新明亮,“去年刚装修的,好嘞很!”

“昨天刚洗刷了一遍,今天就开着它去卖瓜吧。”鲁小国拍拍车门。鲁小国今年46岁,卖瓜20多年,前年购置了这辆小货车。风里雨里,小货车成为他最好的陪伴。

瓜田中——

“栽培有技术含量,田间管理也更智能”

“走,先带你摘瓜去!”鲁小国发动货车,载着记者穿过村庄,来到瓜田。鲁小国的家里有13亩地;10亩种西瓜和花生,另外3亩种大蒜和红薯。

“就咱俩?”记者问。

“摘瓜那得全家齐上阵。”正说着,鲁小国的妻子肖利萍和孩子鲁瑞、鲁邵聪骑电动车赶到地里,“平时我负责管田,小国在外卖瓜。”肖利萍说。

“这茬儿西瓜熟透了,今天咱收这一片。”肖利萍拿起藤蔓,用剪刀干净利落地剪断,捧起西瓜放入田边的小推车……

鲁小国货车的核定载重两吨,装满一车西瓜要花好几个小时。休息时,见记者对地上的薄膜感兴趣,鲁小国俯下身子,掀开一片薄膜给记者看:“地膜用的是全生物降解材料,不会污染土壤。”

鲁小国说,今年他采用双膜西瓜套种花生的模式,在小拱棚内用棚膜和塑料薄膜覆盖西瓜,5月中旬,正值西瓜膨瓜期,灌溉量大,套种花生,既可保证西瓜早熟上市,又能增收花生。他还在播种时采用西瓜嫁接技术,以提高西瓜的品质。

今年春天,朱仙镇请来农技员就西瓜花生套种栽培技术、西瓜嫁接育苗技术等开展专题培训会。鲁小国第一批报名参加,记了满满两页笔记;农技员张红卫来到鲁小国的地里,手把手教他种瓜。

有段时间,鲁小国发现,地里有不少西瓜植株生长缓慢、茎节变短,“侧蔓剪掉过多,根系吸收养分就不足,需要及时追肥。”经过检查,张红卫帮鲁小国找到了解决办法。

开封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祥符区西瓜播种面积约9万亩,西瓜产量预计超过26万吨,地膜加小拱棚双覆盖栽培约占总面积65%,栽培技术水平明显提升。

中午时分,一车西瓜装满。肖利萍走到田间的水泵,掏出取水卡;卡一刷,按钮一按,水顺着管道流进田里。“栽培有技术含量,田间管理也更智能。”肖利萍说,这几年,村里的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科技助力田间管理,“洒药有无人机,灌溉靠电力,大家种地更省力了。”

“就是价格能再便宜一点就好了。一度电一块多,包含机井维修保养与人工巡护的费用,但是相比民用电价还是高出些。”肖利萍说。

“这几年种植西瓜收益一直不错,我准备继续扩大种植面积。”鲁小国对前景充满信心。

高速路上——

“高速公路运输免收通行费,还能节省半小时”

“开封西瓜产量大,市场相对饱和了,去许昌能卖个好价钱。我们村不少人在那儿卖。”下午4点,避开一天中最热的时候,鲁小国准备驶往许昌……

从开封到许昌一个半小时车程,途经商登高速,再转京港澳高速,傍晚就能到达许昌市区。

“走国道多好,还能省下一笔通行费。”记者问。

“这你就不懂了。”鲁小国笑着说,“现在有政策,西瓜是生鲜农产品,高速公路运输免收通行费,还能节省半小时。一来二去省不少嘞!”

“今年收成如何?”记者又问。

“比去年稍微差一点,但也很不错。”

“担心吗?”

“问题不大!除了补贴,俺还买了种瓜保险。”

鲁小国口中的补贴是指各类涉农补贴。鲁小国地里种着花生,享受种粮补贴;今年5月,一次性种粮补贴、地力补贴等涉农补贴共700余元已打到他的社保卡中。

据开封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开封市今年共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金5.23亿元,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4752万元。

补贴之余,还有西瓜种植保险。鲁小国投了保:“90元一亩地,自己出27元,剩下的政府买单!”

6月初,地里遭了一场冰雹,不少西瓜受损;鲁小国第一时间打电话报了险;第二天,保险公司工作人员就包養網来到瓜田定损,快速启动理赔机制。“损失率达到20%时,保险公司就会按照合同约定进行赔偿,不设立绝对免赔额,保险金额为露地西瓜每亩2000元。”祥符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理赔金额由不同生长期最高赔偿标准、损失程度、损失面积三者计算得出,并在当年内将赔付款打到受损者的银行账户里。

不一会,车辆到达京港澳高速许昌出口,鲁小国将车驶进绿色通道。地磅对车辆称重,半分钟后,屏幕显示:总重3.52吨。“农产品没有超过核载总重量的5%,请您通行。”工作人员检查完货物,引导鲁小国驶下高速。

去年11月,多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提升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服务水平的通知》,河南省交通运输厅进一步优化鲜活农产品品种目录,进一步规包養網 花園范车辆查验标准。“目前,我们在全省高速公路推广使用‘绿色通道’自动化验货设备,共有7套自动化验货设备投入运行,避免了拆解篷布、打开车厢、人工验货等环节,验货时间由20多分钟缩短至30秒内。”河南省高速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

“你看,现在政策多好!”鲁小国一边感慨,一边驾车驶离高速,离许昌市区越来越近了……

摊位周边——

“城市管理细致,提供不少便利,卖瓜有底气”

下午6点,晚霞映照天边,鲁小国在许昌市魏都区东大街与安怀街交会处找到一块空地。

“这儿看着热闹,就这儿吧。”鲁小国停稳车,摆上电子秤,撑开告示牌,拿出小板凳,蒲扇一摇,摆好摊位开始卖瓜。

先前从老乡口中打听过许昌的西瓜价格,随行就市,鲁小国定价1块1斤;不出半小时,卖出8个瓜。

“开了个好头,这车瓜三四天就能卖完。一车瓜4000多斤重,刨去油费、种植成本,能赚个3000多块,挺不错的。”话音未落,抬头就见城管的巡逻车来了,鲁小国有些慌神,“不会占道经营了吧?可能要挨处罚了。”

记者赶忙安抚:“咱别慌,看看他们怎么说。”

“您好,师傅!我是许昌市魏都区城市管理局执法大队七中队队长朱文博。”城管执法队员朱文博走上前来,“欢迎来许昌卖瓜。”

朱文博一边说着,一边向鲁小国递上《致广大瓜农朋友的一封信》和《许昌市服务瓜农“西瓜地图”》。“一封信”上写满了对外地瓜农的温馨提示;“西瓜地图”则标注了许昌市主城区瓜农服务点的位置。

“师傅,跟着我的巡逻车,带您到咱指定的农副产品便民疏导点。”朱文博发动巡逻车,鲁小国赶忙收好摊位,跟随朱文博,行车5分钟,来到东顺河街。

东顺河街紧挨许昌市护城河,柳树成荫,微风阵阵,沿途路人不少,沿街还有一些划定的卖瓜摊位。

朱文博找到一个空位停好车,对鲁小国说:“这里可以摆摊,没有摊位费。”说着,朱文博还给了鲁小国一张便民联系卡,“有困难,随时找我们。”

“中!”鲁小国一口答应。

今年以来,许昌市城市管理局选择部分城市支路、背街小巷、小区门前空地等市民有购物需求、不影响交通的区域,设置农副产品便民疏导点93个,引导瓜农、果农规范经营。“我们有统一的经营时间,还统一定点画线,限定摊位范围,最大程度地为瓜农和周边居民提供便利。”许昌市城市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杨宏善说。

东顺河街周边都是住宅区,夜晚时分,许多附近居民来这里散步休闲。鲁小国忙个不停,一个晚上卖出了30多个瓜,“城市管理细致,提供不少便利,卖瓜有底气!”鲁小国高兴地说。

服务点里——

“进城卖瓜,城管提供全包養流程服务,心里暖暖的”

晚上10点半,人流渐疏,天上落下星星雨点,越下越大,鲁小国赶紧收摊……

“要不给城管队员打个电话?看看能帮忙找个躲雨的地方吗?”记者提议。

“好,我试试。”鲁小国掏出手机拨通朱文博的电话。

“您按着‘西瓜地图’走,来察院西街和天平街西南角的瓜农临时休息点。这里有躲雨过夜的地方,我现在就在这儿。”电话那头,朱文博热情地说。

鲁小国驾车来到服务点,停好车后,朱文博与队员又帮他撑起塑料遮雨伞,遮挡在货车上面。

“手机没电了吧?来我们岗亭充下电,休息一会儿。”鲁小国走进岗亭,这里已经来了不少一同躲雨的瓜农。朱文博拿来暖瓶为他们泡上泡面,“来吃碗面,填填肚子。”

鲁小国与老乡鲁国强在岗亭交流起卖瓜的心得,热气腾腾的泡面卸下了他们一天的疲惫。鲁国强在许昌卖过一段时间瓜,每晚收摊后都来服务点休息。

“这里有帐篷,不如今晚就住在这儿。”鲁国强建议鲁小国。

“好,养好精神,明天继续卖瓜。”回想过去卖瓜,鲁小国没少吃苦头,晚上睡在驾驶室里,休息不好。“进城卖瓜,城管提供全流程服务,心里暖暖的。”吃过泡面,简单洗漱后,他撑开帐篷,从驾驶室取出被褥;不一会儿,鼾声如雷,瓜农们都进入了梦乡……

今年5月起,魏都区城市管理局在辖区内设置了40多个瓜农便民服务点,为瓜农免费提供饮用水、充电等服务。“我们还在各服务点配备帐篷30顶,让外地瓜农好过夜。”魏都区城市管理局局长景海燕介绍。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鲁小国就早早离开服务点,来到摊点继续卖瓜。“趁早晨凉快,咱得赶紧多卖点。”傍晚时分,电话响起,那头传来肖利萍急促的声音。“瓜卖得咋样啦?昨天那一茬瓜在地里还不少,明天得赶回来拉新瓜!”“得等等,车上的瓜还得再卖两天。”……挂断电话,鲁小国面露难色。

“怎样能卖得再快点儿?”鲁小国犹豫再三,又拨通了朱文博的电话。“也不知道老给人家打电话,是不是添麻烦?”鲁小国跟记者嘀咕。

跟朱文博说明情况,半小时后,鲁小国电话响了:朱文博帮忙联系到了辖区内的光明路小学,“学校明天开展暑期实践活动,那里人多,活动结束以后,你就在那儿卖瓜。”朱文博说。

“太好了!卖完这车瓜,俺还要拉一车新瓜来许昌卖!”谢过朱文博,挂掉电话,鲁小国对接下来的生意充满期待……

包養

记者手记

用心用情用力 强农惠农富农

采访进城卖瓜的鲁小国,记者感受到最多的就是底气和信心——他卖瓜的底气和创造更加美好生活包養的信心。这份底气和信心,来自各项惠农政策和帮扶措施,来自精细周到而又充满温情的管理服务。

惠农服务,要下足“绣花针”功夫,提高精细化水平,真正做到用心用情用力为农服务。从田间地头到城市街道,一路上,记者看到不少鲜活的细节。比如,为瓜农设置临时销售点,要选有树荫的地方,让瓜农坐得下、待得住;地点人流要多,尽可能保障瓜农收益,等等。每一个小小摊位的背后,都蕴藏着许多贴心的考量。

更难能可贵的是,在规章制度之上,还饱含知农爱农的深厚情感。定点定时定规模的经营,是制度;提供过夜场地,送泡面提供饮用水,是温情。如何更好地强农惠农富农,考验着管理者的理念和智慧。从一个个小处着笔,动真感情、下真功夫,才可能写好民生福祉这篇“大文章”。